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拳法不离世间法

时间:2017-01-04作者:HUI 点击:

  人生一世,若非方外之人,任谁也无法避免纷繁世事,冷暖人情。处世法是每个人都需面对和应用的。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内圣外王”之道,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在这种主流思想之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民族风骨,撑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格局。中国拳术产生于先民的生产活动中,而后脱胎成一门独特技艺。譬如太极拳法更是以传统太极、阴阳理念为核心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传统智慧中的精品之作,蕴含世间大道。其拳理运用与传统文化范畴中“立身行事”的准则同出一理。  

  世间之法,无非做人做事的学问。正心修身是做人学位,齐家治国是做事学问,内外兼修才能顶天立地。

  拳法之道,不过知彼知己的功夫。练习拳架乃知己功夫,推手拆招乃知彼功夫,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

  练拳需立身中正,做人要守中守正。

  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拳法上尤能体现这一至理,击败不了对手,是自己功夫没有到家,别无二理。而世间法上,我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到这点,落于庸人自扰的境地。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法,有着“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的技击特点。众所皆知,真正的太极高手确是“伸手即见胜负”。20世纪30年代武术诗人杨敞(季子)曾写诗道:“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力特刚强。”来称颂陈发科先生。  

  如此厉害的拳法,动手时讲求的却是“舍己从人”。其实,“舍己”才能“归根”,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舍掉拙力、舍掉自我的偏见傲慢、“舍己”而后才能“认知自己”。禅宗有言: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从人”即“应人”。  

  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人的内在情绪发生变化时,机体的运行状态也同步跟进。当人们处于负面情绪时体液会产生毒素;当人们轻松愉悦时,机体运行也随之处于一个良性状态。所以,当我们舍掉主观成见与傲慢之心时,才能真正放松身心,才能真正“应人”、“应事”;佛家讲“心如明镜”,像镜子一样清净才能很好地“照应事物”。当事物变化更换、对手变招换劲时,镜中随之变化,只照当下,不滞后,不超前。

  拳法不离世间法。守中守正,舍己才能求诸己,从人才能善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