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养生 >

读书明理——中国传统的书院文化

时间:2017-01-06作者:HUI 点击:

  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兴于宋朝,延时千年,多达数千所,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根深蒂固的文化现象。正雷太极书院,旨在复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我们吸取国学传统之精粹,文武兼修、开化心智、洞明世事,在闹市中保持一颗安然之心,不为物拘,宠辱不惊。

  正雷太极书院三楼茶台

  中国以其绚烂多彩、绵远悠久的古代文化著称于世,其标志之一便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各种文献典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书院名称的产生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图书的收藏、整理有着密切关系。 书院之名,始于唐朝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此外唐代有些私人读书讲学之所,也称为书院。

  唐末五代,战乱不休,官学废弛,教育事业多赖于私人讲学维持,此现象一直延续到宋初。几百年间,私人讲学的书院得以发展完善,形成影响极大、特点突出的教育组织。此时的书院多由民办,由富室、学者筹款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经历了宋元明清,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令废书院,改学堂,书院制度宣布告终。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书院之所以能最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特殊的教育制度,一方面由于它继承了古代中国重视藏书、修书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它也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化中私人讲学的传统。 书院的文化精神,作为书院文化的深层结构与思想基础,是书院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也是书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更是我们今天应该探索追求并加以学习应用的根本所在。

  正雷太极书院书画厅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就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书院教育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教育的目的,素来是为了“做人”,而非为了“谋生”。宋代著名学者吕祖谦为丽泽书院所订《丽泽书院学规》开篇即说:“凡预此集者,以孝弟忠信为本。其不顺于父母,不友于兄弟,不睦于宗族,不诚于朋友,言行相反,文过遂非者,不在此位。” 《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教育的目的,先从做人开始,从心性修养上开始。修养到了一定程度,眼界、心境和智慧都会得到开发,就很容易懂得和获得谋生的技能,在立身行事时也自会正心诚意,从容淡雅。此谓知本也。

  正雷太极书院五楼拳房

  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认为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我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为了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和待遇,能够赚很多的钱,过“美好的生活”。这个理想很美好,但是我们的努力没有抓住根本,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上有问题,教了知识没有教谋生的技能,毕业之后应该在社会上做出贡献,可是连自身找工作都快成了教育部的责任,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人品德修养的教育作为根本得不到重视。

  在教育的方法上,现代化的学校加上课外补习等,乱补一通越多越好,无异于“竭泽而渔”,会极大地损害受教育者的脑力健康和心理健康。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们需要留意和发现受教育者的天赋能力与兴趣方向,加以循循善诱,起一个辅助作用,使受教育者能够依靠自己的禀赋站立起来。 读书明理,中国传统的书院教育中,把德行放在比学业更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和运转的状态,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人心难免变得浮躁,使得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很快很快,做起事来不由得急功近利,往往难以得到至善的结果,反而出现一系列不如人意的问题。

  正雷太极书院二楼雅间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心灵的驿站,一个精神的家园。在忙碌之余,每周或者每月能有那么几天,或三五好友、或一家几口、或独自一人,一卷书、一套拳、一杯茶,净心修身,放松放下,淡出喧嚣,品味从容。

  正雷太极书院三楼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