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养生 >

纵观古今诗文道养生之术

时间:2017-02-22作者:HUI 点击:

  养生不仅是现代人的意识,我国古代很多文人都注重养生,他们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诗篇中蕴含着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追求,先人留存于世的大量诗文中不少蕴含着养生。 

  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负冬日》诗中写道:“呆呆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喧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蜇者苏。外触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他练功时的“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不是一般练气功的人所能达到的。

  宋代诗人苏东坡把梳头作为养生,诗曰:“羽虫见月争翾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站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散开长发,频频梳理,将自己梳发健身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陆游睡觉前经常用热水洗脚,他在《剑南诗稿》中诗中写道:“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又如曾国藩,他不论多忙,每天念念不忘的是以热水泡脚。对此,民国时候的张树元在《养生诗歌序》中说:“文正(曾国藩)之取法先代者有二事:一曰起早,二曰勤洗脚。”洗脚按摩能促进各相关脏腑气血运动,加速全身血液循环,起到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古人讲究养生,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分的睡眠。睡眠是对大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也是肌体休息最好的方式之一。一首古诗曰: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睡眠实际上是调整大脑皮层张弛的过程,也是调整心境的好方法。睡眠安适,则元气倍增。

  南宋理学家朱熹崇尚朴素简单的饮食。传朱熹某日到女婿家,女婿和女儿招待他的只是一锅葱汤及半锅麦饭,于是女婿一再向岳父大人表示歉意。朱熹反倒即兴吟诗一首:“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因此,养身还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与卫生习惯,要防止因贪美食而伤胃,不过多摄入精细食品和高脂肪,注重营养适度。

  老年人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人老并不可怕,怕的是心老。杜甫的“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句充分说明人老了只要有雄心壮志又好像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壮年时代。

  养生更需养性,古人特别提倡气量宏大,以保健康颐养天年。清代学者阎敬格有首《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命要去。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如人人都能将《不气歌》作为养生座右铭,何愁不祛病延年?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这首诗告诉人们,“吃喝玩乐”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手段。

  当代古文学家商承祚教授,在七十诞辰写了一首幽默的明志诗:“九个可算老?八十不稀奇。七十难得计,六个小弟弟。四十五十满地爬,二三十在摇篮里。”由此诗可知,人至老年保持一颗童心,可延年益寿。

  著名红学先驱、诗人、小说家俞平伯,一生坎坷,却不悲不戚,吃着粗粮淡菜,直到九旬开外时,生活仍能自理,从不给家人增添麻烦和负担。晚年,仍以周恩来的“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为座右铭,每天从事研究和写作不息。在自我保健上,他曾经写过一首《养生歌谣》:“愉快劳动精神好,足够休息保护脑。长期锻炼强身体,适当娱乐不烦恼。节制饮食慎起居,讲究卫生身体好。风烛残年成过去,精神百倍腾云霄。”

  91岁的诗人臧克家先生积60年经验,写了4句健身的歌诀:“思想大门洞开,情绪轻松愉快。锻炼、营养、药物,健康恢复快哉。”诗中告诉人们,只要思想的主心骨牢固了,愉快的情绪饱满了,加上有节奏的脑体运动调剂,营养供应充足,患病后及时以药制之,何愁无健康之体,如此又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