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谈太极|昔日“面条男孩“,将带“陈氏太极”走欧洲
期待雪里花开
8岁读《易经》,自己却成了“面条”
说起我和太极的缘分,源自我对《易经》的喜爱,八九岁开始读《易经》,一直读到今天。
毫不夸张地说,我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但此书香门第非彼书香门第也;我所谓的书香之家是指我们家里弥漫着浓浓的书香。
今年7月10日,有幸参加陈正雷老师的见面会
我的爸爸是一个纯商人,最大的乐趣是做和money有关的数学运算;我的妈妈从事文化产业,平常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家里有几千册存书,凡是世面上关于《易经》的质感书,我妈妈都会买来存档,她的观点是“读《易》不能只看一家之言”。我从小喜欢看书,胃口很杂,尤其感兴趣妈妈看的书,她看过的,我都会翻一翻,有时啃得吃力,乃至一知半解,却也高兴的一塌糊涂。
(我的日常练拳照)
我从八、九岁时开始看《易经》,一直读到现在,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悟到不同的东西。
在我看来,《易经》的核心是讲“阴阳之变”:阳极阴生,阴极阳生,阴阳平衡是最佳态,但只是刹那,事态万物更多处在由阴渐阳或由阳及阴的相摩相荡的变化中,正是这种极具活力与张力的阴阳之变,才让万事万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换句话说即是: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生万物。本来,我爱读书是好事,但因过分爱读书而不爱运动就变成了不好的事儿——这本身也是一种阳极生阴的“易经”现象。
因为常年的不运动,我差点长成了一根“面条”,又瘦又小,这事儿可愁坏了妈妈!
拒绝进武校,受不了教练赏腿
妈妈先是把我送到某武校,教了30节课学费,上了10节课,我就死活不去了——武校的教练比较崇尚肢体语言,时不时会赏个一拳两腿的!别说我面条式的小身子骨受不了,就我这薄脸皮也挂不住啊!所以我就坚决罢学了。
放弃跆拳道,不喜欢与人为敌
后来,妈妈又送我去学跆拳道。只是试学了一堂课,我就坚决拒绝报名——天呐,看那些学员一张张写满“仇恨”的脸,你能想像出他们内心的杀气,那似乎是把对面任何一个人都当成敌人的,那副咬牙切齿的模样,大概是准备一脚将人粉身碎骨的!我自幼是个心慈手软、脚也软的孩子,你让我在跆拳道馆里天天去踢同学,我真心下不了脚,大概只有挨踢的份儿---但做人肉靶子永远不会成为我的爱好。
戒足球篮球,为护这双钢琴手
再后来,妈妈又建议我去踢足球或打篮球,我都以同样的理由谢绝老妈的好意了:打篮球、踢足球这两种运动对抗都很激烈,难道您不担心我这双弹钢琴的手会出点意外么?
再后来,我进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业繁重,加之每天练琴时间的加长,我变得更“宅”了,就连周六日也极少出门运动。从那时起,我的身体状况日益变得糟糕,满脸疱疱,脊柱扭曲,俩腿也不一样长!每每遇到期中期末大考,我的小身体几乎都会累垮一次……
尽管我在学校一直成绩优异,而且连续三年获得了政府奖学金,但妈妈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她说人若没了健康,成绩荣誉有何意义?本末倒置!
(我的业余生活)
拔罐遇中医,听他讲太极
留学德国前,和太极结缘
为了给我正骨以增强体质,妈妈带我去看中医、做理疗。在趴那儿拔罐的无聊时光,我和中医瞎聊,听说他太极拳打的不错,我就让他给我讲太极拳……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对太极拳开始充满好奇。
虽然做了一段时间的中医理疗,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的体质,改善我的健康状况。眼看距去德国留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妈妈也更加着急我的身体。
因为妈妈从小非常重视培养我的自立能力,崇尚男孩子要尽早独立,所以并不打算去德国陪读。她对我的自主生活能力也是全然放心,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我的小身体。所以,在我出国前她一直想法设法帮我调理身体,培养我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在总结以往教训的基础上,在不得不承认我是“儒雅文化男孩”的前提下,妈妈放弃了让我学武术、跆拳道、球类运动的幻想,帮我选择了“太极拳”,于是就有了我和“正雷太极书院暨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的缘分。
书院如家,一招一式都有它的博大
我非常喜欢书院的教学理念,尤其喜爱这里的家文化。今年16岁的生日是在太极馆过的,有蛋糕,有烛光,有张晋僖、王梓、范天友、李涛、朱帅等老师的陪伴与祝福……临走的时候,后勤的老师还送了我一个正雷太极农场自产的大西瓜!
教练们陪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张教练是我的指导老师,和蔼可亲 谦虚低调
晚上回到家,吃着太极馆贼甜贼甜的西瓜,不禁感慨,学太极拳真好,学太极拳的人一定是面善心慈、和善淡泊、谦逊博爱、有担当、有耐心、有境界!
上课前的礼节不能忘,向太极拳历代先师行合掌礼
说起学太极拳的感受,首先得感谢张晋僖、朱帅和康凯教练,那真是手把手的教,足够的耐心,足够的认真!一开始,感觉自己跟小木偶似的,胳膊、腿、臂、后背、脖子甚至屁屁,都是僵僵的,做动作时,什么“心手合一、眼到手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等拳理,于我听来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概念,我既做不到身正,更顾不上影子歪不歪,只是手在比划,腿在叉八,眼神不是胡瞅八看,就是盯着自己的某个动作标准不标准,全然偏离了“要用意引导形体,先在其心、后在其身”的太极拳要旨!甚至有点把太极拳当成了一般的体操,为打拳而打拳,弄丢了太极拳的灵魂,根本不懂得每个动作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令我高兴的是,在越来越深入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但教我一个个动作,而且还告诉我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而使我明白太极拳不但可以健身,而且可以强身防身!从此,我对太极拳的兴趣越来越浓。
朱帅教练在为我指导
老妈观我练拳出“雷语”
"坐桩如坐马桶"
说到学太极拳,我要特别感谢一个人,就是我的妈妈。每当我在家练拳时,妈妈喜欢在旁边看,一般不发言,但偶尔会发表些雷人之语。比如我在练坐桩时,不经意的就会翘臀,不能做到完全放松。妈妈就说:“别想坐什么桩,就当你在坐马桶,人的便便之所以下得顺溜,是因为人在坐马桶时身心最放松,人本身的重心作用实现了最佳状态。”
学音乐出身的我,在拨弄书院的古筝
“蹲桩如抱头猪”
当我纳闷有人马步蹲桩时如脚下生根、而我如踩棉花云时,妈妈又出怪论了:“同一只猪,你抱活的和抱死的感觉重量是不一样的。知道死猪为嘛沉吗?因为死后的猪全身放松了,身体重心凝于一点垂直向下。活猪为什么感觉轻呢?因为它动来动去产生了离心力,也就是说此时的重心是被离心瓜分之后的重心,这和死猪的重心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眼神游离如忘劲敌"
当发现我做动作眼神游离时,妈妈又发话了:“你的手动作好比正在对付一个男敌人,你的目光却像在盯着一个不相干的美女,你这是等死的节奏!”
哈哈,妈妈关于我练功的名言警句还多的是,在此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吧,妈妈的话貌似俗世俚语,但总能让我在嬉笑中茅塞顿开……
昔日"面条男孩"变身"太极男孩"
将带"陈氏太极"赴欧开始音乐新生涯
我练了几个月太极拳,体质比以前好了很多,特别是两条腿结实了许多,心里也渐渐生出了“硬汉”的感觉与自信,精神面貌随之而变,哈哈,我再也不是昔日的“面条男孩”了!再过些时日,我会把太极拳打得更好,会从太极拳蓄与发、刚与柔的阴阳变化中充分领悟它收放自如的韵味之美和智慧之美。一年后,我将以阳光、淡定、自信、从容的“太极男孩”形象,带着“陈氏太极”远赴欧洲,开始我的音乐新生涯。
16岁,结缘太极拳,青春不散场,我愿与陈氏太极长相伴,以执着和汗水,雪里等花开……
作者简介
葛祖言 :16岁,2012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2015年获得“鹂鸣春晓”全国作曲比赛银奖,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即将赴德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