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理 >

郭德纲VS曹云金:师道与传承

时间:2016-09-03作者:HUI 点击:

  近日,中国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和曹云金的争论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曹云金曾经是郭德纲的徒弟,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由郭德纲领导的德云社相声团队。之后,郭德纲在一些场合以直接或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对包括曹云金在内的一些离开弟子“背弃师门”的不满。并在近日公布的德云社家谱中提到曾用云字艺名二人,欺师灭祖悖逆人伦。而后曹云金发长微博列举郭德纲七宗罪以及自己之前在德云社受到的不公正对待。文中,曹云金历数与师傅郭德纲的纠葛,从02年拜师开始,到10年“被迫”出走,及至16年公开回应郭德纲“清理门户”的控诉,大致如下:

  2002年:收费拜师事件

  郭德纲:收徒弟,没要过他们一分钱。

  曹云金:郭德纲撺掇大家骗徒弟学费。

  2006年:央视退赛郭德纲:曹云金和央视工作人员有矛盾。曹云金:师傅让退赛的。

  2007年:酬劳事件

  郭德纲:在钱上,没亏待过任何人。

  曹云金:拍戏,郭德纲分文不给。

  2010年:背弃师门事件

  郭德纲:曹云金背弃师门,不同自己联系。

  曹云金:郭德纲不守承诺,“推我”出门。

  目前郭德纲也并未此次曹云金长微博给予正面回应。反而是郭德纲那几个徒弟都纷纷发微博力挺师傅。这件事谁对谁错旁人自然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但这件事背后所折射的师徒文化及师徒关系,却是我们学武之人绕不开的话题。

  师徒传承是人类最古老且存在时间最久远的学习方法,更是传统武术延绵不绝的主要延续途径。师徒传承作为承前启后的链接,起到了武术文化从纵向继承与横向扩展的作用,从而使得中国武术更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延续下去。

  “武术界向以拜师仪式繁琐、师徒师承关系名份极严,著称于世。要想成为师门正式弟子,须经过师父长期的反复考验,符合条件得到认可后,经人介绍,本人写拜师申请,师父和师兄弟们认可后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拜师仪式上徒弟向师父行过三拜大礼,呈上拜师贴,内有压贴礼,师父及两名以上见证人在拜师帖上签字等一系列手续后,方能进入师门,成为师父的入门弟子。入门弟子又名嫡系弟子,最先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大师兄,亦称开山弟子;最后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小师弟,亦称关门弟子。未经过上述程序,向师父学过拳技且功夫较好,得到师父承认的,也是师门弟子,但只能称作记名弟子,不能称为入门弟子。不是入门弟子,也不是记名弟子,只是同师父学过拳技,称为学员、学生或学徒”。

  上面是一段关于师徒关系的描述,当下民间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与古代民间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虽有变化,但与之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裂变,因此将师徒传承中的五个问题整理给大家,以期能起到普及的作用。

  一、学拳为什么需要拜师呢? 传承一门技艺非常严格,各行各业都有秘不示人的独门绝技,不拜师难得技艺之密传,不拜师难以担当本门技艺承传之重任。拜师,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实则是一种技艺的延续和一种文化的传承。古人对拜师收徒十分重视,也往往做得很神秘,外界很难窥其端倪。 拜师学习就成了传承武学精髓的一种重要方式,甚至无法替代。如果一位想在武术方面有所修为的人,连拜师的欲望都没有,老师怎能对其倾囊相授呢?

  拜师学习成为了传承武学精髓的一种重要方式,不拜师难得技艺之秘传。

  二、想拜师的人应怎样选择师父? 拜师,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可草率行事,在拜师之前,一定先跟着学习一段时间,如果感觉老师有真材实料,并且是以德服人的,方可择其为师。如果只图名分,可能你会贻误终生,因为,按照门规,你一旦拜了师父,是不可以随便另拜其他人为师的,除非老师辞世或经老师同意。你拜师以后,别的老师如果知道你是有师父的,也不会轻易传授你技艺,所以,一旦选择不对,可能你会一无所成,造成终生遗憾。 欲拜师,先择师。一位德艺双馨的师父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实,一对投缘的师徒也是一种极其难得的缘分。师傅也是在煞费苦心地在寻觅可依托一生所学的徒弟;学生也是在茫茫人海中想找到一位德艺双馨的师父。没有机缘是不能成就一对师徒的。所以,有了机缘,就好好珍惜!一旦错过,也许会错过终生!

  欲拜师,先择师。给自己寻找一位德艺双馨的师傅。

  陈正雷,不仅桃李满园,跟随学拳者千千万万,而且很多弟子渐渐享誉拳坛,夺得的金牌数千,并开馆办校,成为太极普及推广的名家新秀。

  陈正雷,不仅子贤女孝,个个高等学历,德才兼备,文武双全,而且子承父业,个个成为传播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和父亲一起,共同点燃的太极之光,闪耀寰宇。

  陈正雷,有个傲骨贤妻,不仅人美心善,自强聪慧,而且与他相濡以沫几十载,爱入骨髓,成为他最忠诚的战友与知已,也成为被弟子学员人人称颂的最美师母。

  三、拜师与不拜师有什么区别?

  1、从形式上来讲。不拜师,只能称为“老师”,关系密切的可以称为“师傅”。拜师以后呢,徒弟即可名正言顺地称老师为“师傅”或“师父”,成为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拜师以后,徒弟在古代是会被写入本门武术传承谱系的,现代社会会被纳入“传承网”,成为某一门派某一代传承人,成为“根红苗正”的武术传人,这是一个人被载入史册的光辉印记。

  3、从教授与学习方面来讲,拜师以后,有责任心的师父都会言传身教,也会是“倾囊相授”的,毫不保留地将武术密不外传的套路和功法传授给弟子。弟子要严守师训,继承老师的倾囊之授,吸其精髓,并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达到理法合一。

  4、学习武术最重要的方法是:“言传身教”,老师教学生一般是以上大课的形式教授,也就是一个人教,许多学生一起跟着学,何况老师教授学生一般都是有期限的,是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而已,而师父栽培一个徒弟,是靠单独传授,或几个徒弟一起传授的方式来教授的,而且一个师父也许会倾其毕生的心血,才能成就一个出色的弟子。

  5、拜师以后,师徒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很稳固的亲情关系,好的师徒关系真的如父子、如手足一样,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一辈子即使相隔千里万里,也割不断师徒的情分。

  6、拜师之后,就确立了正式的传承关系,解除了教与学的后顾之忧,徒弟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学,师父也能一心一意地教。如果徒弟学有所成,有一天出师了,师父有责任和义务将徒弟介绍给水平更高的师父来教授。没有拜师的学员,老师不承担此项责任和义务。

  7、拜师者,要承担起继承、传承和发扬光大本门武术的责任和义务,并以实际行动维护本门学术之尊严,维护师父之尊严。而一般学员就没有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拜师习武要远远好于自学

  四、拜师的费用问题 自古以来就有“穷文富武”之说。也就是说,习武之人多是富家子弟,穷人很难承担习武的费用,故习武者寥寥。现代社会,这一说法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 拜师的“压贴金”一般是徒弟自愿表白心意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师父为自己辛勤付出的回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从几百、几千到几万不等。一般情况下,徒弟之间的压贴金都不允许互相打听,以免引起徒弟之间心理不平衡,或因此产生不必要的猜忌和矛盾。经济条件较好的,多一点是自己的一番心意;经济条件差的,量力而行即可,不必攀比。大多数师父都会以珍惜人才为第一选择,绝不会在钱财上与弟子斤斤计较。有的人习惯于吃“免费的午餐”,一听说拜师需要“押金贴”就退避三舍,认为这是师父借机敛财,只有免费传授武术的师傅才是道德高尚、技艺超群的世外高人。这种人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有,但太稀缺了。

  大多数师傅不会在钱财上斤斤计较,而以人才为重。

  正直、谦恭、有德、守道,具中国古代君子之风,这是人们为陈正雷勾勒的“粗线条”。他的德艺双馨,有口皆碑。慕名来找他学拳的人多了。工人、农民、干部、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外国朋友。不论男女老幼,位尊位卑,他都一视同仁,悉心传授。家庭有困难的,他慷慨解囊。他是从苦水里泡大的,最能体会人的不易和艰辛。

  五、拜师的程序是什么? 有拜师意愿的人,需先向老师的好友和徒弟咨询拜师相关事宜,也可以直接向老师咨询,然后自己要主动向老师表达拜师的意愿或提出申请,也可以由老师的好友或徒弟代为转达。经老师考察同意之后,自己需按照行业规矩,亲自向老师呈递拜师申请,或由老师的徒弟或好友转呈其师父,并找好两名以上介绍人,介绍人需是老师的徒弟或好友,也是熟悉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不仅要做你的介绍人,也是你拜师的证明人和保证人。师傅会择吉日举行拜师仪式。并邀请各界来宾,做周密的安排和组织,提前把场地部署喜庆、庄严。台上要供奉本门先人牌位或挂像,以及祭祀用品;门内弟子和来宾要分开坐,便于行礼。

  需要找好两名以上介绍人

  师徒传承是民间传统武术传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武术众多门派能够延续的生命形式。它是在师父与徒弟双方的自愿下,模拟血缘关系以习武为载体结成的社会群体,在数千年的武术传承中,师徒传承始终跳动着武术文化传承的脉搏,保护着武术传承,防止发生文化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