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太极快讯 >

【看两会】展望太极发展之路

时间:2017-03-10作者:HUI 点击:

  “我现在正在练习太极拳,我个人感觉身体变化很大,所以我既是受益者,作为代表也是推广者。”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顺便向记者展示了他刚刚学习半年太极拳的手部动作。  

  背景:

  谈起这个准备提交的议案缘由,张立勇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太极拳等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常重视。  

  据史书记载和社会公认,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是河南省重要的“根”文化资源,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发明,是世界认可度较高的重要文化符号。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河南温县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支持力度。

  张立勇说,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耀夺目的明珠,它融合中华传统武术、医学、哲学、兵学、美学、运动学诸多优秀文化精华,既是一项强身健体的手段,又富含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堪称国粹。通过太极拳申遗,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习练太极拳,在健身养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扩大中华优秀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在国际上的传播,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现状:申遗形势日益严峻

  “太极拳申遗工作启动多年,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张立勇说,近年来,国家文化部、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太极拳申遗工作,2005年以来,太极拳先后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按照文化部的统一安排,太极拳列入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备选名单中;2016年,太极拳申遗工作写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由于目前我国申遗备选项目较多,而且每次申报名额有限,太极拳申遗目标一直未能实现。我国已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38项,作为中国第一文化大省和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省,目前没有一项,这与河南文化大省地位极不相称。当下我国太极拳的传播发展主要依靠民间力量推动,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设计,也没有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与教育系列,太极拳文化的影响力还处在浅表层面、零星状态,亟待在国家层面予以推动和升华。  

  据了解,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印度等早于2014年之前便已着手“抢报”太极拳申遗,韩国借助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的影响,通过媒体散布“太极拳创始人是张三丰”、“张三丰是辽东济州岛人,现在济州岛属于韩国”等不实言论,并高薪邀请温县个别太极拳师去韩国开馆收徒,藉此扩大太极拳“属于”韩国的国际社会影响力,为以后“申遗”提前布局策划。韩国将发源于我国的民间“拔河”项目申遗成功已经给我国敲响了警钟,中国如不加快太极拳申遗步伐,那么太极拳这一中国文化瑰宝落于他国之手也很有可能。

  方案:有文化部牵头,加大对太极拳申遗的推进力度

  张立勇建议:由文化部牵头,国家相关部门参与,河南省政府、焦作市政府、温县政府配合,进一步加大对河南温县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推进力度。2017年优先推荐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通过适当形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传介绍,尽早促成申遗工作成功。

  展望太极发展之路

  太极拳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欢迎与认可,各行各业都在习练。太极拳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的创编,也是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又一次展示。继承和保护太极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的申遗之路走的并不平坦,自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现在,都未取得成功。这对太极拳更深层次地传播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优秀的文化应该为全人类所共享。可以看出,太极的申遗之路不会因之前的困难而停止,而是会坚持到底。作为太极文化传播者,书院将太极拳与其他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秉承“打拳、读书、慢生活”的生活理念,助力太极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力求让更多的人成为太极拳与太极文化的受益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太极拳的好处时,太极拳的申遗必会受到更多人的支持,太极拳的发展也将更加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