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养生 >

无耕读,不传家

时间:2017-01-10作者:HUI 点击:

  耕读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顾名思义,耕读便是,一边耕作劳动,一边读书。 许多古旧住宅的匾额上,很容易见到“耕读传家”这四个字。“耕读传家”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

  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这样提到。在中国古代,不论是飘然物外的隐士,或是普通读书人,乃至已经入仕的官员,很多都存在着耕读情节。 最有代表性的无过于“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的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转而带月荷锄归。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便是耕读起家,其在《曾国藩家书》中也提到“久居乡间,将一切规模立定,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广受追捧,以至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呢? 孔子说,小人闲居为不善。人闲了,百无聊赖非常烦躁,因此不分好坏什么事都能做出来。另一方面,耕种劳作,不但能解决生计问题,而且对身心有利。《国语》中说“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相反,一个人如果环境好,什么都安逸,就非常容易堕落,民族国家也是如此,“忧患兴邦”,艰难困苦的民族,往往是立得起来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创业者大多从青少年时期就经过磨砺,使他们能够成就大业。而其后面几代面对的是已经富裕起来的家庭,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难,很难懂得财富来之不易,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历练,很容易败掉家业。正所谓:“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劳者善身心,读书以明理,古人以耕读为本,以追求修道立德。故有耕读传家久之说。

  中国传统武术流传千年,失传之技不在少数。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不无伤感地说道:“武学千年,烟消云散的事儿,我们见的还少吗?"流传三百多年的陈氏太极拳,至今一脉相承。不得不说得益于陈氏一族世代耕读传家,文武济世的家风。耕读的生活方式,产生于传统文化的大流中。蕴涵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是一种“慢生活”,这种“慢”并非淫慢与散漫,而是我心有主,其包涵了水到渠成的耐性,不为物拘的独立人格。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再去耕种显得有点不切实际,但是,我们应该继承这种耕劳精神和读书精神。读书明理,在劳作中历练自己,则不难在喧噪的世间,保持一颗本心,传家济世。